我國晶片人才緊缺,巨頭突然宣布退市,未來我們將如何突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源 | 知呱呱研究院
文 | Lemontea
不知何時起,提起晶片,提起核心技術,我們往往義憤填膺,情緒滿懷。
而那些負責晶片技術研發的一線人員,誰又關注過?
我國晶片人才緊缺,待遇不如程式設計師
日前發布的《2019年晶片人才數據洞察》顯示,我國晶片行業的人才薪資低、缺口大。
2019年晶片行業人才平均1W,10年工作經驗的晶片人才平均工資不足2W。
心痛!晶片人才待遇低,人才還流失
據了解,晶片產業鏈上下游基本上分為晶片設計、製造、封測和應用四個環節。
涉及晶片設計層面的晶片人才所學專業TOP5為電子信息工程(18.69%)、自動化(10.6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9.02%)、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5.02%)和測控技術與儀器(4.97%)。
多年來的低薪環境導致晶片從業人員對自身崗位薪資預期普遍偏低,大部分集成電路專業高校畢業生更願意去網際網路、計算機軟體、IT服務、通信和房地產等熱門行業。
一位華為海思博士畢業生透露,月薪2W,加上年終獎,年薪約在40W,這在業內還算低的。
更有,本科生、碩士生遠不及這個數字。
5月21日,華為海思發布一則社會招聘信息。
招募崗位涵蓋晶片、軟體、算法、研究、光器件、存儲等方向的工程師,共發布了28個招聘崗位。
工作地點包括深圳、上海、北京、成都、武漢、西安、杭州、南京、蘇州和東莞等地。
任正非簽發的華為內部郵件中提道,「真正的專家、主管不上前線,人事看簡歷面試又不深刻,導致大規模招人、大規模走人。
不僅對公司不負責任,而且對員工也不負責任。
我們要不斷充實隊伍,也要選對需要的人」。
此番華為海思開啟大規模社招,目的是加速晶片領域研發。
10年前專利敗訴讓我國晶片「很受傷」
2003年,台積電在美國加州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權及竊取商業機密,起因是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在創立公司時,從台積電挖走了大量工程師。
由此,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開始了持續6年的晶片界人盡皆知的「對戰」。
這場對戰最終以中芯國際的敗訴逐漸落幕。
6年內,中芯國際在美國2次敗訴於台積電,甚至在北京高院反訴台積電後,仍然敗訴,累計賠償台積電3.75億美元,以及10%的股份。
自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糾紛之後,在晶片製造上,中國企業卻遲遲難以推進。
此後,國產晶片遭遇了「失落十年」。
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行業排名第五,但是主要生產低端晶片,目前和台積電的差距還比較大,差了兩代。
中芯目前的生產能力是14納米,而台積電已經開始量產7納米,中間還有12納米。
如今,中芯已經開始對7納米進行研發準備,但是台積電和三星已經開始準備3納米了。
與之相對的,移動網際網路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在8、9年前,騰訊、阿里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開出的應屆生月薪水平已過萬,前段時間還曝光鵝廠程式設計師月薪7W。
令人欣慰的是,自2017年來,對於晶片產業的減稅政策每年頒布一次。
今年5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了最新關於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公告,為企業減稅。
政策利好下,AI晶片已經形成了新的風口。
雲知聲、寒武紀、地平線等數十家初創公司紛紛宣布進入AI晶片領域。
400億國產晶片巨頭中芯國際突然宣布退市!
近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會批准。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是我們國內的晶片公司,大唐電信是第一大股東,大基金是第二大股東。
消息稱,如果華為遭美方封鎖生效,台積電一旦不再代工生產海思晶片14nm工藝,長期來看此部分業務有望轉交中芯國際負責代工生產。
中芯國際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中芯國際可以代工部分14納米晶片生產,但還不包括更先進的14納米及以下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繼華為等70多家機構被美國列入實體「黑名單」之後,大疆、海康威視等一些中國高科技企業接連遭受來自美國的限制措施。
中芯國際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在美國退市,很難說與此毫無關係。
美國高舉大棒揮向中國高科技企業,在美掛牌上市的中企面臨著較大不確定性。
上市公司如涉及國家重大智慧財產權可選擇退出美國資本市場規避政策風險。
海思晶片頻上熱搜,核心手機晶片卻「不行」
憑藉日積月累的過硬技術以及華為智慧型手機節節攀升的銷量,海思終於「備胎轉正」。
面對海外發展遇阻,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也開始走上自主研發之路。
海思率先量產的是安防市場晶片,其產品打敗了德州儀器、博通等巨頭,基本占據了全球70%的份額,做到全球第一;隨後,海思進入機頂盒晶片市場,並打敗意法半導體和高通等,基本上做到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僅次於博通。
此外,華為還研發了電視晶片。
不過在核心的手機晶片上,海思一直進展緩慢。
不過有人預言,華為海思優勢在於晶片設計,而中芯國際優勢在於晶片製造,如果兩家中國企業可以完成上下游的合作,必可打造出一條強大的中國芯產業鏈。
在未來的5年左右,頂級處理器的性能提升會陷入停滯,此時就是國產晶片追趕的最好機會了,如果國產晶片可以率先進入下一個階段,比如碳基晶片等,那麼在未來彎道超車也不是不可能。
大家如何看待我國晶片將如何崛起屹立全球?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吐槽~
中國晶片不僅只有華為!這個晶片巨頭市值超萬億,蘋果也離不開它
說起國產晶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會是華為,確實華為海思晶片在近些年來的表現極為出色,從2009年推出第一款移動處理器海思K3V2以來,從性能墊底到如今最新的麒麟980性能登頂,華為僅僅只用了十年...
市值萬億,盈利曾超華為,又一國產巨頭崛起!
在如今國產手機市場中,擁有成熟的自主研發晶片,同時已經大規模進入量產商用的手機廠商只有華為,其他廠商只能依靠高通驍龍。而華為也正是憑藉麒麟,成為國人心中的驕傲,但是華為的晶片中,有多個別國專利,...
同樣是晶片製造,中芯國際和台積電差距有多大?
在美國制裁華為的敏感關頭,中芯國際宣布將從美股退市,這不禁讓人產生了許多聯想。中芯國際是大陸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全球市占率僅次於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和三星,排名第五。在美國加大對中國高科技產業...
中國晶片巨頭不止有華為,市值破萬億的它,蘋果也要「求」它幾分
在目前的國產手機晶片當中,華為的麒麟系列晶片說第二,應該就沒人敢認第一了。當年任正非到海外參觀,才發現了國內晶片的落後,於是成立了海思晶片,這也是海思的名字的由來。那個時候海思晶片還只能做一些...
中國手機晶片巨頭賺780億,三星都怕它三分,拿下全球60%市場份額
美國科技周刊網近日報導,全世界前15名的半導體高科技巨頭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了24%,這說明晶片產業和半導體還在保持高速的發展,在這份公布的15架科技巨頭中,不僅有老牌企業還有新秀,讓我們看看這1...
股市分析:格力能挑戰台積電嗎?
格力終於要進軍晶片領域了。搞晶片,那絕不是簡單的情懷能搞定,需要踏踏實實搞研發,大大方方花錢,關鍵是要耐得住寂寞,能把競爭對手熬死,活到最後。台積電就是一個在集成電路行業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的例...
隨著華為海思的成長,其對台積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隨著華為海思的麒麟970在台積電採用10nm工藝投產,其進一步鞏固了後者五大客戶之一的地位,回顧華為海思的成長可以看出它對台積電的重要性一直都在增加。
高通回歸台積電可能只是一個謊言
10nm工藝之爭已成定局,三星領先量產。眼下台積電和三星都在積極推進其7nm工藝的量產,量產時間估計為今年底或明年初,此時台媒又傳高通可能回歸台積電,對於這個筆者認為是謊言。
華為合作夥伴、400億國產晶片巨頭從美國退市,出於這兩點考慮
華為事件愈演愈烈,在這關鍵節點,國家宣布升級集成電路和軟體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華為海思、中興、海康威視、中芯國際等晶片研發製造企業免徵企業所得稅,無比振奮人心。同時,這些往日裡無比低調、專注於...
華為不僅設計晶片也要自己建設晶片廠了?好處有這幾點!
大家都知道我國一直存在晶片領域積弱無力的情況,而華為通過將數年的積累沉澱,甚至可以說是破釜沉舟的念頭,終於從弱到強實現了自主研發晶片海思麒麟的誕生。
華為晶片拿下六個世界第一,中興為何不敢用?
8月31日晚上八點,華為在德國IFA 2018展會中,正式展示了全新一代移動SoC處理器「麒麟980」。在展會上,余承東分別用了世界第一個7nm工藝SoC、世界第一個ARM A76